听冯远征张凯丽等讲述75年文艺变迁 时代镜像中的民生百态

听冯远征张凯丽等讲述75年文艺变迁 时代镜像中的民生百态

听冯远征张凯丽等讲述75年文艺变迁

文艺如同一面镜子,映照出时代的面貌。从新中国诞生之初的《龙须沟》,到上世纪90年代曾经引发万人空巷的《渴望》,再到如今经历风雨洗礼后的《山海情》,一部部文艺作品不仅仅承载着国家记忆,也展现着人民的风貌。今天的《共和国故事》,我们邀请到了几位当事人,为您讲述新中国文艺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。听冯远征张凯丽等讲述75年文艺变迁!

冯远征:老艺术家为了演好角色完全忘我

听冯远征张凯丽等讲述75年文艺变迁 时代镜像中的民生百态

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话剧院团,几乎与新中国同龄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,开院第一个戏是《龙须沟》,这也是新中国的第一部话剧大戏。

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告诉我们,当时北京人艺的演员们到龙须沟去体验生活,跟老乡们一起,老乡们每天干什么,演员也跟着一起干。

听冯远征张凯丽等讲述75年文艺变迁 时代镜像中的民生百态

饰演小妞子妈妈的人艺演员叶子,为了演好角色,把自己嗓子喊哑了,到后半生,也一直是哑着嗓子。因为她在生活中看到的大婶,声音就是哑着说的,她觉得要演好这个人物,必须把嗓子喊哑了,哑着说台词才像那么回事,才是这个人物。为了演好角色,他们可以完全忘我。

张凯丽:《渴望》就是老百姓自己的事儿

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室内电视连续剧,《渴望》播出时曾创造了万人空巷的局面。女主角慧芳的扮演者张凯丽说:“《渴望》就是在生活着,因为我们一场戏可能就是一个镜头下来,这原来都没有的,然后我们道具,你看布景什么就感觉是身边发生的事儿,老百姓自己的事儿,加上慧芳的这种真善美,我觉得任何时代它都是不过时的。”

听冯远征张凯丽等讲述75年文艺变迁 时代镜像中的民生百态

面对记者的镜头,张凯丽敞开心扉,她告诉我们,慧芳那个角色,她并没有“演”,因为那就是她的姥姥。“她(姥姥)看人的眼神,她对人的态度就是慧芳(那样)的,她就是那么地替别人着想。你说我在她身边长大,我怎么可能不像她呢?”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智能链 » 听冯远征张凯丽等讲述75年文艺变迁 时代镜像中的民生百态

相关文章

评论 (0)